为纪念“穷人的母亲”及“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奖人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诞辰百周年,9月14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印度驻联合国这个组织的常任代表在法国巴黎共同举办纪念活动。
梅州教区廖宏清主教带领神父、修女及仁爱会成员探访慰问附近居民及堂区生活困难的教友家庭,送去春节前的问候和祝福。此次活动共探访慰问了36户教友及非教友家庭。
此外,他赞扬了圣大在促进中葡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并指出了圣大师资及学生的国际化,让校园凝聚多元文化,有助促进本澳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及南堂教友积极行动,向安康重灾区旬阳县捐赠12万元的物资,包括700床被子,1000斤大米及480桶食用油,由西安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陈瑞雪神父及服务中心相关人员送往灾区。
通过对于教会礼仪在中国教会的实践的观察,我想提出几点看法:第一,在修院有限环境中正规礼仪课程的教授。修院作为培养教会圣召的摇篮,关系着教会的未来命脉,在教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们这次谈话的范围很广,包括祈祷、个人灵修,还有我们身为耶稣基督门徒的信仰旅程。这是一个有深度的私人对话。问:您和教宗方济各是否也谈了另一个您们两位都很担忧的问题─经济正义?
但这个名字除了姓氏部分,完全基于我的中名Heinrich,而其中并没有包含我的圣名,也是最主要的名字Michael。当时这位交换生说Michael这个名字没有相对应的很好听的汉语译名。
自2008年1月16日陈禧禄主教去世后,衡水教区封新卯主教及本教区神父每天为陈主教举行追思弥撒。弥撒每天上午8点半、晚上7点半由封主教主祭、教区神父们共祭举行,并为陈主教举行祝祷礼仪。
孟加拉国举行的连串智障及残障人士朝圣活动已逐渐发展为每年的传统。这项特别活动广邀残障人士联同亲友和护理人员一同参与,就每年的主题一起反省、祈祷和讨论,本年的主题是“新生活的旋律”。
7月25日,菲律宾马尼拉总教区在马尼拉宗座大学圣多玛斯大学举行了主题为“《人类生命》通谕四十年:祝福生命,祝福家庭”的生命祈祷集会,罗萨莱斯枢机主教重申了繁衍生命是“神圣责任”,并强调夫妇的生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