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两位主保圣人:伯多禄,一个“加里肋亚的渔夫,蒙耶稣召唤成为捕人的渔夫”;保禄,一个“迫害教会的法利塞人,因恩宠而转化为外邦人的福传者”。
当她们痛苦时,给她们讲耶稣的故事安慰她们。在她们病重时为她们代了洗,一直侍候她们去世。为此,曾遭到个别人的嫉妒,甚至诬陷,然而母亲总是不计恩怨,化敌为友。
耶稣为门徒洗脚时,伯多禄自觉不堪当,但是耶稣却说:“我若不给你洗,你就与我无份”(若13:8)。若按伯多禄那种天真的,合乎人情的“不堪当”去推演,那么,岂不我们更不堪当基督为人类受苦吗?
司祭应有若翰精神 若翰来时,他没有把人引到自己跟前,而是对门徒指着耶稣说:“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这就是我所说的那一位,他在我以后来到,却在我以前存在(若一29-30)。”
同样,一些基督文化也早已成了现代文明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如: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一周七天(基督信友礼拜天休息),还有来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护士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
耶稣不仅说自己是真理,同时还是道路和生命(参若14:6)。随着大公会议的脚步,1971年的世界主教会议宣布:在今日传播福音,正义的行动是绝不可或缺的事项。
弥撒开始时,教宗授予羊毛肩带予3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都主教,肩带是圆形白色羊毛编织、上面有五个绣十字(象征耶稣的神圣伤口)的肩带,作为他们与伯多禄宗座共融的标记。
从此,他的心与耶稣的圣心融合为一,并积极地践行在主前许下的誓愿。
画中的三位女性教友手执杨柳小枝应合了《若望福音》12章第12节的内容:第二天,来过节(逾越节)的群众听说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便拿了棕榈枝出去迎接他,喊说:‘贺三纳’!
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前往会晤玛利亚,她给我们指出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