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耶稣要赐给我们的喜乐没有人能夺去,「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将历久不衰」。教宗表示,主耶稣升天时发生了这样的事:「当上主离开门徒们的眼界时,他们向天注视,有些忧愁,但天使唤醒了他们」。
世俗总是在谈论谁最有权发号施令,耶稣则表明祂来「是为服事人,而非受服事」。教宗表示,「当一个人拥有世俗的权力欲望,想要受人服事而非服事人的时候,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来满足这欲望,说人闲话,将人抹黑。
圣座国务卿最後总结道:「若不真正并绝对尊重人的生命,就不可能有真正符合人性、全面且可持续的发展。正是为了增进如此的发展,教宗方济各成立了新的圣座部会,旨在促进正义、和平、环保,以及照料最需要帮助的人。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讯息。一方面,这让几乎每位服刑人,以及所有相关人士,例如受害者和工作人员,都得到了关怀。另一方面,这也让他们觉得教会是每个人的家,天主接纳众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是最伟大的举动。
缺乏自由是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因为自由与人密切相关。然而,希望不能减少。实际上,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是一回事,渴求希望是另一回事,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遏制这种渴求。
教宗从他最关心的生态问题,即他的《愿祢受赞颂》通谕谈起。教宗首先赞赏科学家们的工作说,科学对於重建全球生态平衡的使命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
最後是盼望,我们期望天主俯听我们,扶助我们度过这些困难时刻。」教宗表示,托彼特和撒辣也经历了美好时刻,但这绝非小说的「幸福快乐结局」,而是「上主在磨难过後走近他们,拯救他们」。
这是教宗在暑假前最後一次有信友参礼的清晨弥撒。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创世纪》,讲述亚巴郎听从天主离开故乡,动身前往应许的福地(十二1-9)。
耶稣在那些人中拣选了最糟糕的一位作祂的门徒。之後,玛窦邀请耶稣与他的整个群体吃午饭,十分地喜悦。法利塞人自命义人,评断每个人,批评耶稣与这帮人在一起。主耶稣却说:我来不是为了义人,而是为了罪人。
文章阐明,这奇怪的大公运动最危险的愿景在於它的排外观点和伊斯兰恐惧症,以及竪起围墙和净化驱逐。这种思想与教宗方济各鼓励的大公运动具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