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在这些日子里,在马槽前停留片刻,迎接上主。马槽布置表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从艰辛工作的牧羊人,到威胁无辜者的黑落德,再到极大贫困。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教宗在他的推特帐号上发表了一则推文,写道:「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信望爱的时期。」
在这段比喻里,天主在田里撒播好种子后,魔鬼趁着黑夜,暗地里撒下莠子(参阅:玛十三24-43)。教宗邀请众人效法上主的目光,在仆人们想要赶紧拔除杂草时,懂得守护在杂草之间的好麦子。
这时,意外地下起了雨,大家急忙收拾音箱,一批人都往马路对面的教堂去,原来每次下雨的时候就移到教堂里面的多功能厅里,不管教内教外的都过去,大家都习惯了。
有位老姊妹离教堂很远,需要倒几次公交车才能到堂里,但她每天都是参与完早弥撒后就投身于福传。他们才是教会合格的看门人。教会是福传的基地,是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家。
记得有一次,奶奶拿了一份资料给我,让我把里面的文章念给她听。我一看名字叫信德,就把里面的内容迅速浏览了一遍。这一看让我大开眼界,上面不仅有世界各地的教闻,还有教友的见证、信仰感悟等等。
她家离教堂十几里路,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去望弥撒,直至卧床不能下地才间断。平日里默默无闻,拖着带病的身体洗衣、做饭、提水、种菜、打扫卫生,一刻也不闲着,辛勤操持着家。
这项工作由设在拜赫里耶绿洲考古地点的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负责,团队负责人是挪威神学、宗教和社会学派学者吉卡(VictorGhica),他也是古代考古学、第四世纪基督信仰和科普特古代纸莎草纸文献研究专家。
在唁电里,教宗也提到万霍依枢机「对宣讲职务的热爱」。这位枢机「满腔热血、由衷渴望宣讲福音,而且慷慨付诸行动」。
福神父是鲁南传教区的拓荒者,他抵达坡里后,即展开传教工作,先从坡里的周围及黄河沿岸开始,渐伸展至鲁东南、鲁西南和鲁南全境。他穿中国人的衣服,吃中国人简单的食物,留着辫子、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