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九十万基督信徒中,就有大约六十万都生活在沙巴和沙捞越省。企业家罗尼克拉森RonnieKlassen也是该项活动的另外一名发动者,他说,一些国外和梵蒂冈人士也通过互联网表达了对他们的支持。
修道生的其它补充性教育培养,则在波兰会院完成。
首先是强调天主的仁慈,如果天主确实是如此仁慈并且天主的仁慈已体现在耶稣生命中,怎么可以想象对某人有最后的审判?第二个理由,我认为是描绘地狱典型的形象在面对科学的观念世界是过时的。
今天,全世界有叁亿九千万人年龄超过六十五岁,到了公元二零二五年,这个数目将达八亿,其中五亿人口生活在平均寿命超过六十岁的国家,但仍有五千万人生活在平均年岁不超过四十五岁的国家中,例如非洲的塞拉里昂共和国
当耳闻每日在伊拉克发生的悲剧时,我们应该象教宗本笃十六世所说的那样祈祷:这种“代价高昂的牺牲终将酝生。。。一个全新的拒绝仇恨和暴力的解决方案。”
由此让我想到生命,想到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回想起日常的每一天,常常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草纸”涂抹掉了,以为这样的“草纸”还有很多。但生命就这样一天天与时光擦肩而过。
在奶奶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二姐因生小孩儿把母亲接了去,奶奶看不到母亲,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样就是不吃饭,没有办法,都到了点灯时分,哥哥又从三十里路之外的姐姐家把母亲接回。
正当他们满心欢喜为堂区发展出力的时候,李华生病了。一开始时偶然的一阵腰疼,爬到炕上,一会儿就没事了。往后,病情逐渐加重,疼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为了不影响堂里的工作,李华要求回家治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祈求这个恩宠,努力不要在我们的生命中给这个恩宠的工作设置障碍。
平常,一个亲人的离世只能让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反思“生从何来,死往何处?”。那么汶川地震这样大的灾难,用八万余同胞生命的代价,难道还不能够引起国人思索生命是什么?人生究竟有何意义?死亡是否是一切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