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的怜悯则是在有需要的时刻陪伴人,如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提供具体的帮助(参:路十33
教宗因此强调,无论是玛诺亚的妻子,三松的母亲,还是依撒伯尔,她们都藉着上主的神的行动怀孕生子。教宗问道,这两篇圣经的讯息是什么呢?他答复说:我们应向天主的神开放。我们单靠自己无法做到。
依撒意亚先知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宣告说,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们接纳上主的安慰。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他说:子民需要安慰。上主的临在就是安慰。这种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
(依撒意亚书53:6)象征耶稣4,他受虐待,仍然谦逊忍受,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声,他也同样不开口。
教宗说:慈悲禧年激励我们敞开大门,要求我们牢记真福保禄六世教宗在结束梵二大公会议时提倡的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精神。今天跨越圣门正是要求我们努力做慈善的撒玛黎雅人。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省思魔鬼如何试探亚当、厄娃和耶稣,并警告说,我们与撒殚没有对话可言,因为与撒殚对话必使我们陷入罪恶与腐败。
公开接见活动所选读的《依撒意亚先知书》就是在回应上主的这一亲近,喜乐赞美道:那传布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麽美丽啊!
事实上,天主希望年轻人如同童贞玛利亚对待依撒伯尔一样让年长者的心灵得到欢喜,并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汲取智慧。”
爱把这个爱的繁体字形象地描画下来,正像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的身体,左边像一个兵士用枪刺透了他的肋旁,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善羔羊在上,口在下,出自羔羊的话即为善,天主的圣言就是善。
加里肋亚湖边的那一声召唤:来,跟随我,让我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起初天主召叫我的那一刻,那时的我还未曾涉足社会,未曾走进世俗,心灵如白纸一样纯洁,如山中的百合花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