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没有建立感情上的自我,容易形成低自尊的女人或男人,而低自尊的人最会给别人制造问题。人类必须先肯定自我,才不再折磨自己与别人。因此,没有感情上的自我的人无法真正爱人。
他的榜样和见证在几年后成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上讨论的主题,并成为若望保禄二世《基督信友平信徒》劝谕的中心思想:论平信徒在教会与世界中的圣召及使命。
“若没有圣神的力量我们就无法祈祷。圣神在我们内祈祷并推动我们认真祈祷”。教宗指出,基督徒的祈祷“来自称天主为‘父亲’的胆量,但这需要勇气”。耶稣将天父启示给我们,“赐予我们亲近天父的恩典”。
想想今天的帝国,若天主不与它们同在,它们也将垮台,因为人自身的力量不能长久。唯有天主的大能永存。”在教会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尽管在教会内有许多罪恶,许多丑事,教会却没有崩溃,因为“天主与她同在”。
在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中,耶稣洁净圣殿的举动看似「挑衅」,实则是要振聋发聩,引导人们改弦易辙(参阅:若二13-22)。
教宗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25年前,正是在3月25日,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颁布了《生命的福音》通谕,谈论人类生命不可侵犯的价值。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宛如福音事迹的预言:《智慧篇》描述恶人打算如何陷害义人;《若望福音》记载犹太人图谋杀害耶稣(参阅:智二1、12-22;若七1-2、10、25-30)。
当天选读的若望福音记述天主派遣圣子到世界上来,为叫世界藉著祂而得救(三16-21),教宗以此展开讲道,表明天主的爱几乎是一种疯狂的爱,天父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并为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若没有自由,自然就没有真相,若缺乏责任,也就没有自由”。“说到信息是公共产品,就是说人人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到使信息多元化的行动,让信息根据共同价值、共同福祉来建立,所分享的事物依照的是真相。
他们回答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却说是厄里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位先知复活了。祂问他们说:但你们说我是谁呢?伯多禄回答说:天主的受傅者。祂严厉嘱咐他们不要把这事告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