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文化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谈到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起“鬼”与“灵魂”之说。
在这多元文化、多元信仰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群体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但信德教导人们尊重他人、接纳差异,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去寻找共识,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维护社群的和平共处,使整个社会生态呈现出和谐有序的良好状态
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各堂区设法安排英语感恩圣祭,方便外籍教友善尽主日本分,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堂区及学校的设施,方便他们聚会和交谊,也让我们分享他们的文化之优美、喜乐和祝福。
因此,对毛病和德行进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战胜虚无主义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善与恶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人不同于任何其他受造物,总是能够超越自我,向天主开放,走向圣洁。
西方文化的代表,也是常讲希腊文化、希腊精神。对于西方世界或西方文化精神的源头希伯来民族的关注,是有先天性缺失的。了解整个世界,不能不去关注这两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要看《史记》。
她在加尔各答担任教师将近20年,后来因为觉察到天主召叫她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于1946年离开洛雷托女修会,先后创立了仁爱传教女修会、仁爱传教男修会、德肋撒修女合作者国际协会、仁爱传教隐修会。
它在众多的场景中浸淫着浓郁的宗教气氛,更重要的是,其故事的主要支点是天主教的仁爱、助人的道德观。
毫无疑问,教友在非完整天主教婚姻家庭实践信仰存在很大困难。与外教人结婚,即使热心的教友,其信仰也不免受到严重威胁。为能排除一切困难阻扰,需要强大的毅力、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仰。
说也奇怪,当时随学生们经常到道教的白云观,佛教的雍和宫、北大附近的新教福音堂参观,就是一直没有到过天主教堂,连圣诞节都没去过,可以说对天主教一无所知,但最终偏偏加入了天主教会。
这时,我们很自然地谈到了天主教,我给她们讲天主十戒,讲教会爱人如己的精神。她们听了很感动,就问我:“你是天主教的基督徒吗?”我说:“我是望教的,还没有资格称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