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27日,由“信德”主办的第五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在石家庄四方达悦宾馆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各地的48位神长教友参加,学员中包括福传先进,“信德”优秀作者,以及“索阅”教会报刊的模范
灵修小组会安排一位神师给志愿者,而志愿者亦需在每日的灵修生活中,继续辨别他的圣召。灵修小组会要求志愿者在每日的日程中完成三项善工:日课中的早、晚祷;每日阅读圣书;每日留一段时间作”神圣的静默”。
这是教宗方济各于1月24日天主圣言主日弥撒讲道中,解释当天的福音(参阅谷一14-20)时给我们安慰的话。
对虔诚的基督徒而言,《圣经》中的故事是立身处世的标准,更是不可违逆的圭臬,就连美国总统在宣誓就职时都必须把一只手放在《圣经》之上,以象征其誓约之神圣。
被愤怒支配的人很难掩饰这种冲动:你可以从他的身体动作、攻击性、吃力的呼吸以及他阴郁而皱着眉头的表情中识别出来。在其最严重的表现中,愤怒是一种不给予任何迟缓机会的毛病。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在上一次的教理讲授中,我们看到福音的宣讲是“喜乐”,它是“为每一个人”,并且它是“对当下讲话”。现在让我们来看最后一个本质特征:福传是必须是在圣神的推动下进行。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分辨”的主题,邀请人们深挖自己的灵魂深处,好能“认识自己”,即识别出哪些事令我们喜悦,哪些又令我们痛苦、让我们屈服。教宗指出,“一种良好的分辨也要求我们认识自己。
在《圣经》中,“先知性与青年很有缘分”,如撒慕尔、耶肋米亚和厄则克尔,以及丹尼尔。《圣经》中的青年“是科学和智慧的精神的携带者”。
根据儒家学说,人际关系中的五伦,需要以“仁”来尊重和培养,以保持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前四种是基于自然或社会的需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关系;但第五种的完全基于自由的关系:朋友。
这话像炸弹一样,在门徒中引起了种种反应。这微妙的瞬间就被画家达.芬奇固定在画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