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名学生、指导员、协调员和神师,分别来自孟加拉、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寮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台湾、泰国和越南。大会主题是“学生蒙召为万物的管家,为绿色与正义的世界奋斗”。
他说:「我们司铎不应祇满足于在修院学习的神哲学。今天很多教友也修读神学。」他注意到不少堂区教友送生日礼物给神父,所以他建议:「不要送衬衫,而要送书给神父,因为我们需要增进知识,为牧灵工作引入新思维。」
“主所爱的弟兄们,我们该时常感谢天主,因为天主从起初拣选了我们,借圣神的祝圣和信从真理而得到拯救。为此我们借着宣讲的福音,获得了主耶稣的光荣。”
此次调查的顾问雷纳托·德古斯曼神父指出,青年们认为很好地歌唱和祈祷,就是很好地参与弥撒,但被问及他们能从参与中获得甚么神益,以及这种参与对改善他们与别人的关系有何助益时,他们的回答却很令人失望。
20多年以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完全吹过时,陈主教就欣喜地召集“文革”中失散的几位老修女,开始在魏县南关、西来庄、成安大寨、大姑庙、中艾束等地重新组建修会团体,并和当时的张神良姆姆、陈明达姆姆、李仁慈姆姆
他热心文字福传的事迹,受到了神长教友的一致好评。吴桥堂区教友居住分散,且大都是农民,有些村距县城教堂七八十里,“信德”的发放成了难题。
决不辜负神长和教友们的期望,力求在履行使命中使自己的信德更加坚固,在与主的默契中更加圣化自己。
活动中,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项目负责人余远骋博士〔图〕讲解气候变化的资讯和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以及基督教建道神学院郭鸿标副教授从神学角度分享神、人和世界的关系。
斯德望充满圣神,为爱他的上主毫不迟疑地献出了生命。
表演团神师沃拉育特·格班龙(VorayuthKitbamrung)神父说,活动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难民和他们困境的关注。这次活动发扬了圣诞节的真精神:施予──每个人尽其所能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