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青年教友,授以经史百家之学。1918年,因经济困难及英敛之离任之故,辅仁社停办。大学微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教廷派本笃第三会会士美国司铎奥图尔来华视察。
这周是由一位美国青年修士为大家讲旧约中“若瑟的故事”。“桥桥”做同声翻译。
母亲打着一柄大伞,拽着哭泣的我……在穿越时空般的美妙场景中,主人翁——母亲出现了:儿时,雨中哭泣的我仍然/有母亲打开的伞——如果说,青年男女雨中的伞是爱情浪漫的小伞
从初期的《圣月》、《默想全书》、《赞美的力量》、《每日礼赞》到后来的《天主教教理》、《慕道者指南》,再到今日的《偕主读经》、《青年要理》、《每日圣言》等,“信德”付梓了400余种图书,广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哥2:9-10)在今天的世界中,到处充满危机、战争、天灾和人祸,平安可以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可以找到平安呢?而找到以后,又可以维持多久呢?
教理讲授作为宗教教育被看作是哲学教育的准备,智慧的开端,帮助人获得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整体观念,打开心智进入广阔的人类文化,是一个人教育背景的基础,是个人的义务和权利。
我希望天主能听到我的祈祷;我希望祂能在我痛苦中带给我喜乐;我也希望天主能医治这个被罪恶和死亡笼罩的世界。但祂会这样做吗?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有悲伤和难言之隐。
关于刚果的现况,教宗赞许“聪明的青年”是该国的宝藏。韦尔比总主教提到强权与小型矿产公司“不负责任的作为”,以及儿童兵、绑架和强暴等问题。
纳3:1-5,10;格前7:29-31;谷1:14-20常年期第三主日被定为“圣言主日”,就是邀请我们重视“圣言”、聆听“圣言”;学习“圣言”、在“圣言”内生活。
(梵蒂冈电台讯)在联合国和欧洲议会的推动下,日前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召开关於文化对话的第3届世界论坛,主题是:2015年後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