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给斯德望和约纳堂留下深刻印象。两人在领取奖品、美术工具和奖金后告诉天亚社,他们承诺减少进食虾片。斯德望是天主教徒,在道明会修女办的学校读书;约纳堂是基督教徒,在公立初中上学。
母亲心地善良,虽然生活艰辛,碰到街上乞丐和来家讨要的母亲总不会叫他们空手而回,我们很不理解,也很生气,说咱家不够吃不够穿你还要给他们,母亲就教导我们,做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多帮助别人,要有爱心。
如果他/她给不了你想要的,就离婚吧。他问我,你打算结几次婚?我愣了一下,毫不犹豫地伸出一个手指。他看着我,笑了,眼中满是不解。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婚姻观上巨大的不同。
教宗提醒说:“如果内心充满自夸,则施舍自己的财物给他人没有什么意义。施舍之所以有价值,在于爱。
母亲:每次我闺女给的钱,你都要去。媳妇:我不要,怕你带到棺材里!母亲:你整天玩得不回家,我饿死你也不知道。媳妇:玩怎了?没饿死你吧,快拿钱来!母亲:这回……,我要拿钱献弥撒……媳妇:弥撒能当饭吃?
他在痛苦中安心忍耐,给我们立了很好的榜样。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如今我们在天堂上又多了一位主保。让我们接过韩神父手中福传的接力棒,引领更多的人成为天主的儿女。”
这也是被暴君投进火窑中的三个青年的经验:“他们在火焰中来回走动,歌颂天主,赞美上主……上主的天使降到窑中,……把窑中的火焰推出,使窑中仿佛吹起清凉的微风,火焰不但不能接近他们,而且不能给他们招来什么痛苦或烦恼
她在一个世界里祈祷,请求天主赐福给她的小孙女;我在另一个世界里躲闪、努力别让天主惩罚我。“上主富于仁爱宽恕,极其慈悲迟于发怒。
只要神父来村做弥撒,她总是嘘寒问暖,请进家里把家里最好的给神父们吃,求弥撒。神父们也把我们家当成自己的家,把她当成自己的妈妈。
我遽然想起白天看到的一个贴子“一个看了都会哭的贴子”,一位令人泫然泪下的母亲,在山摇地动的震撼中给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留下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