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认为这还需要时间,众人也需要意识到现在已经两败俱伤,得小心照料伤口、避免恶化:但双方全都脱不了关系。再者,显然还要观察乌克兰的政治发展,这显示出该国有分裂的危险:这是项艰巨的挑战。
分析原因,我认为教友对自己的身份缺乏使命感及教会的意识感;教友的生活缺乏福音精神,没有活力;教友的信仰没有行动,追根究底问题出在信仰未在自己生命中扎根,缺乏既然做了过河卒,惟有拼命向前的精神。
生活与信仰脱节,信仰几乎成了意识中的一个概念。而今深感背弃之重,主前我无言以对。“不要怕,是我!”耶稣并没有责怪我,反倒以他无限的慈爱接纳了我,并伸出手来扶持我,坚强我。
答:我要建议青年令和平的意识在他们的心中成熟,我相信,正如教宗保禄六世说的,只要还有人认为需要解决纷争,就不会有和平。教宗保禄六世说,我们应该令战争不能发生。
不错,西方憎恨自己,西方知识界和新闻界似乎已经失落对自己的传统和历史的重要性的意识。事到今日,需要教宗在里根斯堡大学发表那篇如此杰出的演讲,来向大家提醒这些事,这实在意义深远。
圣座始终站在第一线唤醒大众的意识,呼吁作出创新又有效的回应。托马西总主教指出,「首先在地方层级,基督徒团体透过明爱会和宗教机构的援助,临在於这些痛苦事件的发生地,随时贡献己力。
家具、衣物、食品乃至石油,所有这些都是靠海路运输,而我们经常却意识不到家中的舒适设备是这样运来的。不仅如此,商船上的船员经常处在救助难民和移民的第一缐。
更加悲惨的现况是,大众意识似乎对受害者愈加无动於衷;这便是教宗方济各所说的『冷漠的全球化』。」由於新的常规武器具备愈加强大的破坏力,受害者的人数势必会继续攀升。
谈到如何鼓励夫妇接受培育,李神父指延续培育意识要由慕道团时打下;若慕道团培育不够,婚后培育亦只属「补底」,或令团体在零散的培育中虚耗;而对于部份夫妇未能投入培育,认为活动未有响应他们忙碌的生活处境,神父重申教会须进一步掌握现代人的脉搏去调适培育工作
最近数十年来,人们对每一个人的尊严更有意识,尤其是较为脆弱者的尊严,能够包容各种形式的残疾者。不过,在文化领域仍然存在伤害这些人的尊严的言论,让一种虚假的生命观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