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奎主教说:「我们对所犯下的罪行,并导致生命的丧失和房屋与财物的损毁,必须表达诚挚的悲痛和真心的悔改。」他说:「但我们也必须宽恕。我们必须寻求修和,但并非为了政治正确,而是为了福音的要求。」
教宗说,他们相似那出卖耶稣却不悔改的犹达斯,为继续走他们沉沦的道路找出理性和灵性上的借口。教宗方济各也谈到在这一年中的许多喜乐。
依然是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意味著,我们蒙召成为一个不断悔改和持续分辨的团体。我们要寻求宽恕。
许多人因他的见证悔改,归向耶稣基督。主内亲爱的诸位,由此我们想到了什么?
洗者若翰宣告上主的来临,劝人悔改皈依。许多人从犹大全境、从耶路撒冷和约旦河周围地区赶来听他宣讲。许多人猜想他就是默西亚,但若翰亲自斩钉截铁地告诉人们,他只是被派遣作基督的先驱。
教宗说:“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以及需要求助于天主的慈悲,为请求宽恕、内心悔改和在成圣的道路上得到支持,这在司铎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先体验到宽宏大量的人,才能是天主慈悲令人信服的宣讲人和实施者。”
这种承认会化成痛苦、悔改、新起点的渴望。第二步,则是认识到这一新的历程绝非源于我们自己。只有当我们让基督征服时,才能做到”(二OO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圣保禄皈依瞻礼)。
教宗最后表示,保禄的宣讲近乎“初传”,邀请人们悔改。他的话语令众人惊奇,却也遇到一个障碍,因为“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似乎是个“绊脚石”(格前一23),引起讥笑和讥讽。
为此,教宗邀请众人“每天一同祈祷,为使良心得以悔改,生命、修和以及友爱的文化能得胜”。
耶稣的公开生活始于在约但河受洗,洗者若翰的洗礼标志出受洗者“愿意悔改,为得罪之赦”。耶稣来到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若翰有意阻止祂,但耶稣坚持,是为体现基督“与罪人同在”的明确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