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总是被外表束缚,受到表面事物的制约,任其摆布。可是上主知道真相。故事是这样的:叶瑟的七个儿子一一走上前来,但上主没有拣选其中任何一个,只让他们站在一边。
从历史细节考证来说,顺治皇帝待汤若望果真如玛法一般,24次临访汤若望于馆舍之中,毫无拘束,多次向汤若望讨要事物。汤若望为维护顺治,也是多方尽力,在多尔衮专权时期,他预言了多尔衮的故去。
他走的是谎言之路,因为他只相信他自己,他的事物,而不信赖天主。他是一个不会留下遗产、不会留下生命的人,因为他只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教宗接着说:奇怪的是,这个富人失去了名字。
司铎在祈祷中发现天主的慰藉,体验没有比天主的爱更强而有力的事物。因此,他内心平静,乐於做慈悲的管道,帮助他人接近天主的圣心。
相反地,各种差异合在一起能创造更加美好、更加伟大的事物。教宗继续说:然而,我们如何具体实现呢?秘诀就是一个举动——握手。
按照信德的道理,无论灵魂肉身哪一方面的需要,我们都可以抱着依恃信赖之心向全能仁慈的天父祈求,但却因为我们不知道所求的事物对我们灵魂究竟有益还是有害,所以就要请求天主定夺,而全随他的圣意,因为他的措置总是为着我们的益处
我们苦求天主不是为説服祂,而是为坚定我们的信德和毅力,使我们有能力与天主一起争取真正重要和必要的事物。
只要我们从不失去希望,总是不断地相信便足矣,尽管仍要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事物。洗者若翰在他的宣讲中也使用依撒意亚的话号召人们悔改。他这样说:在旷野里有呼号者的声音:你们该当预备上主的道路(玛三3)。
并非一切都从我开始,到我结束;我的眼界可以且应该超越我自己,以观察我周围奥秘的美好与深奥、在我之上的生命,以及对天主的信仰;这信仰支持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与事物」。
教宗还提到,意识形态、财富、权力和成就、虚荣心,以及身材美丽和健康的价值观一旦成为偶像,就会牺牲各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