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指出,圣子耶稣诞生在白冷城,米该亚先知称之为「犹大城邑中最小的」(五1);然后,耶稣在纳匝肋长大成人,那是公认不会「出什么好事」的地方(参阅:若一46)。
“这不是只凭著一些虔诚的操练来重新燃起我们内心的少许热火,而是透过不断寻求真理和心灵的真诚开放来接受耶稣带给世界的恩典。耶稣来到世界上大声疾呼:‘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
值此艰难时刻,教宗在弥撒结束前,吁请众多无法现场参礼的信友「神领圣体」,并祈祷说:「吾主耶稣,我俯伏在祢脚前,向祢献上我痛悔之心的忏悔。我的心陷入虚无的深渊,却又沉浸于祢圣善的临在。
在此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再次提出这项教导」;也就是:「生命的福音乃是耶稣讯息的核心」。各时各地的教会有义务宣讲这福音。教宗说:「如同每个福音宣讲那样,生命的福音首先也要得到见证。
其实,这正是耶稣的逾越奥迹,祂死了,却任由所受的苦难来教导祂,这样,来自天主恩赐的希望,复活的逾越,便诞生了。」基奥迪神父继续说,正如圣经中记载的约伯的经验,天主并不解决人的难题。
关于这点,耶稣曾严厉训诫我们。但是,当我们真诚地接受祈祷的真精神并使之进入内心时,我们就会以天主的眼光去默观现实。教宗表示:“祈祷是生活的中心,如果祈祷,也会令弟兄姐妹在我们的心中变得重要。
至于那些谴责司铎大谈穷人、少提「永生」的人,教宗如此回应:「弟兄姊妹,请看,穷人位于福音的中心:是耶稣教导了我们与穷人交谈,是耶稣前来亲近穷人。请向穷人伸手施惠。
有时,他们会遵循耶稣的建议,如同耶稣所做的一样,离开纷扰的外在环境,进入到自己的内室(参阅玛六6)。
提到耶稣在最后晚餐说的那句话:“愿众人都合而为一”(若十七21),教宗提醒到,上主没有命令门徒们合一,而是“为我们祈求天父,使我们都合而为一”。这表明“仅以我们的力量来实现合一是不够的。
在贤士来朝的画面中,人们以为在玛利亚和耶稣背后出现的人物是若瑟。但实际上,那手指星星的人是巴郎先知,并不是若瑟。为了找到圣母玛利亚的净配的第一幅画像,需要来到罗马的圣母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