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主日参加弥撒,做这事那事,就足够了吗?其次,我的基督徒生活是否半途而废,不冷不热,让圣神难过,又不愿让圣神推动我们前行、开放?
「当人类从天主手上领受世界,在世界上创造文化,使世界成长,主宰世界时,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就会自以为是那文化的主宰,占据造物主天主的位置」。
缺乏人身自由对一个人而言是最大的丧失;倘若他的生活环境又没有人性,那他就会堕落。因此,基督徒应关怀有过犯的人,帮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恢复自己的尊严。
教宗最後总结道:法学士知道一切,懂得那时期的一切信理,当时的一切伦理道德。但他们没有信德,因为他们的心远离了天主。这是我们今天要祈求的恩宠。
那使我们结合的关系一旦丧失,一如我们典型的破碎和分裂文化,这孤儿感和极大的空虚和孤独就会加剧。
「我们只要跟随耶稣之星,便将获享喜乐,如同贤士们『一见到那星,极其高兴欢喜』(玛二10),因为哪里有天主,那里就有喜乐」。教宗勉励众人切莫害怕耶稣之光,却要向上主敞开心门。
教宗在信函中强调:「那呼声发自你们年轻的心,这颗心无法忍受不公义,无法屈服於丢弃文化或是冷漠的全球化。你们要听从那发自你们内心深处的呼声!
如果在历史中,梵蒂冈的外交曾经通过什么手段和途径给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钱,那就是在犯大罪。调解者搭建了桥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行走方便,而且不会收一分钱。他搭建了桥梁后就默默地离开。
我们要接纳会祖的梦想,这有助於我们在今天说先知话并重新找到那曾燃起我们心火的动力。我们需要梦想和先知话。回顾我们的先人,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是怎样梦想的,我们就能鼓起勇气,先知性地向前推进这梦想。
晚年的生活是一段准备时期,用来熟悉那使我们为这相遇进行准备的上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美的见证。我们有一位荣休教宗为教会、为他的继任人祈祷,这实在美好。我们感觉到这种临在,知道他在,即使我们无法常看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