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福音在告诉我们:基督信徒在自己的心目中怀有一颗极大而深刻的欲望,即:和上主一同去和他的弟兄及同路人相遇。祈祷结束后,他又问候到正在庆祝开斋节的穆斯林弟兄。
玛窦福音中就有一个比喻,提到葡萄园的主人在不同时间去城门口找待聘的工人到园里工作。
团队成员不仅远渡重洋圣地朝拜,在几天的团体生活中蒙主感召,共同祈祷,彼此关爱,度过了难忘的圣善时光,内心的欣喜难以言表。
我愿意完成在信德年中以《信经》为主题的要理讲授,信德年已于上个主日结束。在今天和下周三的要理讲授中,我要谈谈肉身复活的主题。正如《天主教要理》所说的它涉及两个层面:我们的死亡;我们在耶稣基督内的复活。
一、让行动体现福传团队是基督的队伍这个福传团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不仅定时参加堂内的义务劳动、堂区承包的土地耕种和收获工作,而且自觉主动地延伸到社会上,如2009年冬几场大雪,使村庄街道交通堵塞,
基督服从至死,为了全人类在他内共融;玛利亚完全服从,参与了主救世的工程;圣方济各服从了,且选择了卑微的贫穷;雅松大顺应主旨,“她所做的‘小事’成为她传扬福音的工具”(雅松大传)4月8日是真福雅松大去世升天一百周年庆典
起初三人发展到十几人,为了搞好福传工作,有的献磁带,有的献光盘,有的献圣书,有的献出存放多年的墨盒,在众人的提议和会长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29英寸电视机,放录像带、光盘用,每主日下午放录像,吸引了不少教外朋友
还是怀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承认它、接纳它,并在主内得到圣化,与救主的苦难相结合。显而易见后者才是我们基督徒的最为可取的态度。这也是在很多具有深刻信仰经验的人身上不证自明的。
圣经上有为亡者祈祷之事:犹大玛加伯曾为亡者献赎罪祭,求主宽恕他们的罪过(玛下12:46)。我们不要认为,对亡者举行悼念仪式,做个安所弥撒,便算万事大吉,日后不再继续为亡者祈祷、献弥撒。
因此,当时的教会也急需新祝圣的神父,当时新神父们的工作主要是落实教产,修建圣堂。因此可以说他们是开放后到目前为止,是最辛苦的一批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