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杨学雅的精心照顾与天主的呵护,冯友红光满面,而杨学雅却日渐衰老。虽然侍候的是自己的丈夫,一日两日易,时间久了难。一侍候就是32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对天主多大的信心。
在考获化学硕士学位后,他进入修院修道,五八年加入耶稣会,六九年晋铎为神父,七十年代担任耶稣会阿根廷省会长,八零年出任修院院长,八六年赴笈德国攻读博士学位。
我们重视的是外表的东西,而新教注重的是把人领进教会。建堂本来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我们有了华丽的圣殿,却没有教友,岂不是最大的失算吗?记得一位老神父讲过这样一句话:“有人就有一切!”
与神父、修女或修士很接近。教理听得多,各方面道理懂得多,信仰强,信心高,乐于义工,甘作奉献,但重要的是立足于巩固并培养骨干和新生力量,按照“梵二”精神,作逐渐向外福传的辐射工作。
但是我仍坚持聆听着神父的贺词。谁知我的身体太不争气,症状逐渐加重:冷汗增多,体软,头晕,呕吐……我周围的人们起了一阵骚动。
“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的一切”(玛28:19-20)不要以为福传是神父和修女的“专利”与我们教友没有关系。其实每个信徒都有福传的使命。
而教友们所熟悉且喜爱的玫瑰经的起源,其历史可谓久也。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异端流行,风纪败坏,圣道明努力劝化多年未见成效,于是圣人热切恳求圣母的帮助。
终于他立志为宣扬天主教而抛弃了个人的地位和财产,弃俗修道,进了耶稣会,并晋升铎品,成为当代的天主教神父。他也来过上海的佘山修院作访问演讲。
当日礼仪共有五个部分:首先在总堂巷子口与南街交汇处新设的祈祷台,由教区韩英进主教主礼、10位教区司铎、一位方济会司铎襄礼,上午11时开始了庆典的祈祷礼,随后一位教友洪亮而庄严的宣读了圣父教宗方济各关于慈悲禧年诏书中的三段话
在与教宗共祭的神职人员中,有几位神父庆祝晋铎50周年。当天福音叙述灯的比喻。耶稣说,灯不是放在斗底下或床下,而是放在灯台上,为照亮人。教宗解释道,天主的奥迹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