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合唱《齐来钦崇》(《天》P199)5.朗诵:耶稣是救世主,耶稣是万王之王,愿尊崇和光荣归于万世的君王(弟前1:17),归于他永恒的王权!
这节圣言呼应耶稣在《玛窦福音》中所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
第14节:「必死的人的思想常是不定的,我们人的计谋常是无常的;」背景:“必死的人”(拉丁文:homomortalis)强调人类是受造物,有限、脆弱、会死,与永恒的天主形成强烈对比。
狭义的圣召指的是回应耶稣的福音劝谕,度独身奉献的生活,即传统上讲的“弃俗修道”,只不过现在人们很少用,因为“弃俗”有“看破红尘”、“遁世隐退”的消极之嫌。
教会的使命源自天主,这使命是极崇高的、神圣的,是帮助人因着信仰追随耶稣而获得救赎的恩典。故此教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践行耶稣所交付的这一使命,无论环境顺逆,她始终勇往直前,不畏前途艰险。
它和耶稣圣诞、耶稣复活、圣母升天并称为教会的“四大瞻礼”。大家知道,五旬节是犹太人庆祝收获的节日,他们也以此节日来纪念天主在西乃山和他们订立的盟约。
有一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到他家中用餐;他见耶稣在饭前不洗手,就觉得十分惊讶,认为这是先人们传下来的习惯,谁也不得随意破坏。
这儿人口稠密,村民善良,村里庙宇林立,却没有人了解耶稣,有人偶尔听说过天主教,也是义和团时候的印象,人们更多的是对教会的否定和歧视,这里的世界好像与基督无缘。
弥撒开始时,教宗授予羊毛肩带予3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都主教,肩带是圆形白色羊毛编织、上面有五个绣十字(象征耶稣的神圣伤口)的肩带,作为他们与伯多禄宗座共融的标记。
画中的三位女性教友手执杨柳小枝应合了《若望福音》12章第12节的内容:第二天,来过节(逾越节)的群众听说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便拿了棕榈枝出去迎接他,喊说:‘贺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