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德公益展望有信仰背景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纲)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士江神父前言公益事业是“现代公民社会的一种观念”、今日中国社会的一种新理念。
天主要在这所学校中培养热心的教友、合格的公民,更要选拔教宗、主教、会长、神父和修士修女。因此,我们称家庭圣召是教会的“母圣召”。
一、在抗疫实践中展现大局观念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也是对社会各个方面乃至每个公民的严峻考验,宗教界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是平台,必须是且仅限于通过其依法自建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等;其三是人员,只有宗教教职人员、宗教院校教师才可以讲经讲道;其四是内容,要阐释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要引导信教公民爱国守法
(路六36)爱德路上与受苦者并肩同行亲爱的弟兄姊妹们:30年前,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设立了「世界病患日」,为了鼓励天主子民、天主教医疗机构和公民社会,多多关注病患和医护人员的需要。感谢天主!
每位基督信徒和整个公民社会都有义务证明,“青年们”在富有繁殖力的爱中“渴望生育子女”,好给自己的社会带来前途:“这是个希望的问题,它有赖于希望,也带来希望”。
事实上,教会反对意味着自私、封闭或控制的爱国主义,却赞成意味着对文化和知识根源的尊重,促进公益,以及政权机构对自己公民信任的爱国。我们正在以尊重的态度具体地和中国当局一起努力工作。
我相信,只要能做一个遵纪守规的好学生,一定也是一个遵纪守工法的好公民。
地球村的公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联系紧密。这股不可逆转的移民浪潮中,无论国际间的流转还是国内的迁徙,他们之中相当数量的基督徒,需要教会予以关注和关心。
希望神职人员及广大基督徒都能在主爱中真正成为一家人,打破城市化造成的社会分层,令每一个人都拥有公民尊严及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