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福音中的青年为例,分析他们的行为举止;这些青年包括富贵少年、耶稣的「年轻门徒」、回头的「狡猾」荡子,以及纳因城中已死去的青年。
至于爱,耶稣多次谈论「爱天主和爱近人的诫命」;在《玛窦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耶稣肯定地指出,「我们所有人都将根据爱的准则受审判」。
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责斥那些向祂要求征兆的法学士,称他们是邪恶的世代。教宗从这段福音谈天主的惊喜。他表示,很多次,那些法学士向耶稣要求征兆,耶稣却指责他们没能力看到时代的征兆。
当天的福音中,耶稣看到一位寡妇向奉献箱投入自己仅有的两文钱;富人们则大摇大摆地投下他们的一大笔余钱。
因此,他再次邀请信徒随身带一本福音书,每天阅读福音。当天在圣伯多禄广场参加祈祷活动的有5万多名朝圣者。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依撒意亚先知呼喊:你们安慰我的百姓吧!
教宗指出,福音事迹中的经师和法利塞人斥责耶稣,因为祂的门徒在进食前没有行洗洁礼。福音中,耶稣遇到了害怕踏上旅途的人,他们让自己相似于一幅天主的讽刺画。那是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福音同样谈到水,贝特匝达的池水。福音记载,池边躺着一个憔悴不堪、已患病38年的瘫子。在教宗看来这人也有点懒惰,他从未想办法在池水被搅动的时候下到水里去,也就是说他从未想办法寻求治癒。
(则33:11)耶稣仁爱的大门永远向罪人敞开,条件是只要我们悔改,并信从福音。耶稣为什么与野兽在一起?因为他说过: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患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悔改。
主教结合今日的福音,说到富少年没有经受住财富的考验,也提醒司铎和修女们,反省自己在何处受到考验,何处倒下?
教宗引用当天的福音:耶稣向门徒们表示自己必须经过痛苦死亡,之后才是复活。伯多禄不认同,起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