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陈天福出生于天津市教外家庭,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苦难与不幸伴她长大。17岁随母流浪到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在当时的天主教会办的公教医院学习妇科助产,在教友的影响下,领洗入教,接受了主基督。
上面提到的那几位代表在向教宗致词中,除了感谢教宗的接见和勉励外,也当众向教宗叙述他们教育子弟的工作经验,幷重申教宗在有关教育使命这封信中的种种指示的珍贵价值。
一个“说一不二”的家庭主妇皈依后的喜悦,使她仿佛年轻了10岁,除了做家务外,她就给丈夫、儿媳、女儿、外孙讲耶稣,还把他们带到教堂去参观,每当带她们去时,女儿和儿媳从不敢拗违。
当时,教堂内除了我和看门先生外,还有会长赵明和夫妇,于是赵明和夫妇,就负起了照顾残婴的责任。
我们兄弟姐妹聊天时常会聊到信仰话题,认为如果是外教家庭出生,如果没有人向你传福音,如果我们没心思听、我们的心田不接受福音种子,那也许至今我们还不认识耶稣!为此我们庆幸,我们珍惜,我们确实是有福之人!
船舱外漆黑一片。我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扶着栏杆向远处眺望,黑暗之神夹杂着浓厚的夜之气味深深地笼罩着大海,仿佛整个大海都属于他权下。
参加者以自己的体力和意愿择站,刘振忠总主教、万金卢怀信神父、万金传协潘主席、方秋静修女、玫瑰堂周雪华、穆醑烟等是五百多位参加者中能走完全程的四、五十位体力超赞者之一(刘总主教离队一时辰投票外全程参与)。
由此可见,教会是一首圣召交响曲,所有不同的圣召都融为一体,各有特色又和谐一致,并一同“外展”,为了要在世上绽放天国新生命的光芒,也就是马槽中小耶稣婴孩诞生的光芒。
为玛利亚和若瑟提供住处的人,都是富有怜悯与同情心的外雇员工;他们在自己的宿舍里,腾出了一张床垫。圣诞马槽情景的不同角色,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不同方面,当中的人物大多属于弱势社群。
这是“将临期”的特别提醒,除了天主的爱和我们往后永恒的居所外,这世上的一切都会完结。在今次“世界主教代表大会”第二会期的末段,我们的教宗颁布了新通谕《祂爱了我们》,内容是关于耶稣圣心对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