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总祈祷意向:藉着参与感恩祭,愿主日成为基督徒聚在一起庆祝复活的主的一天。
耶稣通过十字架走向复活,落地的麦粒因死而结出果实,我们也该通过死于自己的补赎结出常存的果实!我们很多次认为,我并没有犯什么滔天大罪,并且我还做了……克苦、牺牲、守斋、一天几次的祈祷等!
十字架作为复活希望之象征屹立在每座墓碑之上。本想坐下片刻,但因为天气太热而作罢。见到合葬之墓,有一张夫妇相片,似乎在哪里见过,应是有名气之人,也许我会查一查。走出墓地后去了上次造访却关门的圣若瑟教堂。
耶稣说:因为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见子,并信从子的,必获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复活。
如:在玫瑰经十五端中去体会圣母玛利亚领报时的惊惶不安到喜悦服从,耶稣山园祈祷时的哀恸到复活后的光荣;走一趟耶稣童年史、耶稣传教史,这些心路历程都会让我震撼。
这位司铎重返最初的召叫,克服了贪图高位的诱惑,放下安全感,走上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复活的基督并与他人相遇。
此外,教宗也强调,神学的使命在于跟随复活主耶稣,走到边缘地带,包括「思想的边缘地带」。在这方面,神学家必须「促进各种文化与天主启示和教会圣传的泉源彼此相遇」。
教宗说:“即使在世界上最黑暗的夜晚,由基督之光所照耀的基督徒的望德也能闪烁出复活和生命之光。亲爱的弟兄们,因此我认为,基督徒在艰困时期,甚至比和平时期更应放在首位的,是与耶稣,我们的希望结合在一起。”
厄玛乌的门徒之所以克服失望,正是因为「复活主借由《经书》的智慧来开启他们的明悟」。教宗鼓励圣职人员接纳「苦涩」,视之为「心灵的警钟」,因为这份悲苦感「能引领我们走向天主」。
非洲主教们把世人当下的处境与门徒们在耶稣复活升天后的经历相提并论:当时,耶稣的门徒们气馁又胆怯,圣神的降临改变了他们。神长们指出,耶稣的名字是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