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维拉修女: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80、90后的独生子女,甚至她们的家庭背景更加复杂,比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并且这些年青人思想前卫、很自我。
他们几乎都由于疾病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和放逐。他们除了忍受严重的身体上的缺陷,还承受着被人厌恶、排斥等精神上的歧视,并经常因患有麻风病受到不公的非难。
首所法语学校诞生我们的家庭从祖父那代就信天主教,我的父母也都是虔诚、热心的天主教徒,当然我们弟兄姊妹八个也都不例外地信仰主耶稣,我们有今天都是天主所赐,从心里感谢天主。
我出生于热心公教家庭,母亲是爱唱歌的人,不仅在教堂唱诗班咏唱,也总会把一些圣歌带到家里,现在唱的一些圣歌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后来进入小修院,开始学习风琴,从小修院到神学院一直担任琴师。
有一个教外人,生了一个孩子,由于婴儿有病,家庭又贫困负担不起,打算将孩子丢弃。一个基督教的人告诉孩子的母亲说,别把孩子丢了,去交给赵彩英吧,她心肠特别好,会抚养你的孩子的。
我出生在一个教友家庭,从记事起,常看到爸爸妈妈跪在家里的椅子上默默地祈祷,那时正是文革,所以没有教堂可进。
前牛屯村的传道员沈文英,自己有一个瘫痪了十五六年的儿子,而她却每年省出两三千元,作为福传资金,对一些非亲非故的病患者、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买营养品、衣物等。
她出身于外教家庭,19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老教友家庭的青年,当时的伯母也就是后来的婆婆对她说:我们信教的,除了在老祖宗周年忌日不烧纸钱外,其余的跟教外人家没有啥两样。当时没多想就和他结婚了。
家庭大小患难不断出现,慢慢信仰就淡漠了。有的教外朋友本来想进教,看到教友家庭的这些不幸遭遇,对领洗也打了折扣。 这些都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痛苦所致。 的确,在人生过程中痛苦和患难总是层出不穷。
家庭的模范爸爸弟兄三人,妈妈是长媳。在公社时我们一家17口人在一起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人常说,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做饭是家中最难干的活,谁都不想干。妈妈说你奶奶年纪大了,可不能让她老人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