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想自己坐在经理或董事长的位置,每天开着小汽车,在大都市中穿梭;有时又梦想着自己成为一个白雪公主,找到了心爱的王子,过着甜蜜的生活;甚至梦想哪天冒出个海外失踪多年的亲戚,把我带到外国去,说洋话、吃西餐
从中外贤哲的反省中看到,反省就像一面镜子,将我们的人生清楚地观照出来,在观照中人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体察他人,看清生命,顿悟人生。
这次拜苦路礼仪中的默想是教宗的梵蒂冈城代理科马斯特里总主教所撰写,我们请总主教和大家谈谈他撰写这默想的准则:答:最基本的准则是:整个人类历史汇集在基督的苦难中。
教宗在向他们讲解要理之前,先谈了一下自己一年来的工作生活感想,他说:“今天的公开接见活动在复活节的喜乐气氛中进行。
而且还拖了一个爱她如自己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男人下水?结果怎么样啦?“哼!什么千万别试!越说,我就越不服气!”这是人注定在天主前失败的本性。看一看,笑一笑就好了,千万不要试啊!
不过约于30多年前,教会中一些堂口起了忽视玫瑰经的浪潮,认为玫瑰经是无意义、有口无心的重复背诵的经文,是不能激发起信友的灵修生活的。
现仅举无数事例中的一例为证。1858年2月11日至7月16日,圣母在法国露德连续18次显现,数万人有目共睹。在显现的地方涌出的泉水能够治愈不治之症。
甚至为了儿女的事业,父母愿在孤寂中坚韧地去接受死亡的伤痛!人生之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可死时连短暂的相聚都不能有的离别,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我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离开这个世界的!
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比如说:“儿童的初领圣体。”纵观教会各礼典,因没有一个专门合适的礼仪来举行,所以,有的神长教友往往是教教孩子怎样办神功、领圣体,就算完事大吉。
在耶稣复活夜间庆典中,我们首先举行的是烛光礼——神父在礼仪中祝福一支大型的复活蜡烛,每位教友手持一支小蜡烛,由大复活蜡烛上取火点燃。当我们凝视这支点燃的复活蜡烛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