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开始前的大圣若瑟像游行当地通讯员告诉“信德”说:永强堂区劳工主保大圣若瑟学习班属于八村祈祷所,最初的雏形是几年前仅20多人的小聚会,于去年5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有学员六十几人,经过一年的发展,现有学员
后来,在母亲不断讲解和祈祷下,建红姐妹三人逐步认识了基督。2003年,刘建红丈夫听说妻子即将领洗的事情后,急忙从单位赶回家里,阻止她领洗。为了家庭的和睦,刘建红只能暂时放弃了。
这段时期以祈祷和分享、静默守斋为特征,在期待中迎接复活的喜乐。教宗说,努力关怀近人,特别是弱势族群和遭排斥的人,渴望他人获得益处,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忠于福音的标准。
圣座教育部的文件谈到西方国家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没有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使司铎的职务逐渐边缘化,疯狂的忙碌有时也使神父陷入其中,再有就是家庭危机严重。
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神父,为了不给教友添麻烦,大年三十晚上做完弥撒后,在别人享受着家庭团聚的欢乐时,谢绝了教友们的再三挽留,毅然地在寒冷而黑暗的夜空下,走向了另一个村庄!
第二,独身没有孩子亲人家庭纠纷的焦虑。第三,司铎可为那些监禁者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他们,在学校疗养院也是如此。第四,也是最好的,是一位司铎应有更多的时间去祈祷。”(杨宗学陈忠学译)
我们要从个人的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以爱德行事,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在困苦中度日的弱势者,牢记物极必反,乐极生悲的古训,防止上世纪40年代兵农合业时的大荒年,60年代初大饥饿的悲剧再次发生
教宗列举了今日各式各样的孤儿徵象,例如:生活在人群中却感到内心孤独,有时甚至感到无比悲伤;自认为不再依靠天主而自主自立,实际上却常常思念祂的亲近;普遍存在的精神文盲使我们没有能力祈祷;难以意识到真正的永生就是在现世萌芽
能深入浅出、一语道破,深得大家喜爱,时而解读保禄宗徒书信中的原文、诠释其中的要义,时而穿越时间的隧道、引用耶稣会依纳爵圣人的神操中的灵修方法,二者有力的结合,阐述了当代基督徒在历史中的福传使命,让学员们学会在祈祷中分辨
我们对家庭、对社会有没有行使和平?我们有经常为内心平静而祈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