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需要帮助,耶稣不对我们说要认命,或让我们自我封闭,而叫我们转向天父,以信赖的心祈求祂。
教宗说:这就是那些不觉得自己是瓦器,设法从自己身上寻找得救和圆满的人的行程,朝向虚荣、骄傲、自我参照的道路。然而,天主的大能是救赎我们的力量,因为保禄宗徒承认我们的脆弱。
祂以自我奉献而非征服的方式吸引我们,耐心而慷慨地播撒祂的圣言种子,这种子不是一个牢笼或陷阱,而是能结出果实的种子。教宗继续说,耶稣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种精神透视。我们的心就是圣言种子落下的土地。
爱的第二个境界是以所爱的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爱的成熟阶段。在圣经里面,多次讲到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最后晚餐的时候,他靠在主的胸前,听着主的心跳,听着主的话语。
教宗由此展开即席要理讲授,向青年提出许多反思和挑战,激励他们走出自我,掌握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在罪恶中的人,虽然自己可以人为地掩饰,但良心很清楚是活在一种自我欺骗的状态中,属灵的生命也不可能再刚强起来。人如果没有自制力,注定会一事无成,走天国的路,更是如此!
教宗最後邀请信众自我反省,询问自己这些问题:我的望德如何?它是一种幻想,一种‘或许’吗,或者我相信在望德中有圣神的临在,我与圣神交谈?
教宗勉励自我省思:我们与上主相处时是否感到惊讶,或者我们认为祈祷就是鹦鹉学舌般对天主说话?教宗特别强调:与上主相遇始终是一次活泼的相遇,而非古板的会面。我们是去参与弥撒,不是去博物馆。
这福音逻辑敦促我们走出自我,与他人相遇,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接纳他们。」微末心是众人相遇的地方,所以要避免「任何优越的姿态」。
我们切莫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意孤行,因为「当一个民族、一个宗教或一个社会成了一个『小世界』时,它就失去自己最美好的部分,陷入傲慢的思维,即『我善你恶』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