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力量最终战胜了我内心的信仰。事后,我也常常为自己的胆怯而自责。我们往往就是因为太顾及所谓的面子,而忽略了、放弃了内心中爱的善念。在一次圣经学习中,赵叔叔分享了让他终身都深感遗憾的事情。
正是从改变我们生命的感恩圣事出发,抗拒世俗化并将信仰放在生命的中心,才成为可能。教宗说:亲爱的朋友们,感恩圣事的共融除去我们的个人主义,将死而复活的基督的神通传给我们,让我们顺从祂。
在基督信仰中,爱为什么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为什么最需要爱?
无独有偶,19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FrederickNietchze),在挑战甚至反对基督信仰时曾这样说:如果你们基督徒相信自己已经蒙受了天主的拯救,那么你们就应该活得像是被拯救了的样子,而不是仍然像我们这些没被拯救的人一样整天耿耿于怀
最后,教宗谈到他首次来访的这个文艺复兴的重镇托斯卡纳地区说:这块文艺复兴著名人物彼得拉尔卡和瓦萨里出生的地方,为铭刻在欧洲历史上那一有关人的思想作出了积极贡献,激励着基督信仰的价值。
我们的信仰生活也如此,若要进入天主的光荣,就必须每日忠于祂的旨意,即使需要作出牺牲、需要有时改变我们的计划,也在所不惜。 路加对耶稣升天的叙述非常简要。
塔克解释:「基督宗教最初的一千九百年,圣咏是个开放的资源框架。这种开放资源形式的音乐,在第一千年通过抄袭、模仿、自由使用等口传形式而兴盛。」
此时耶稣显现给他,耶稣全身由四束光翼围着,另有两双伸向空中,方济各在这种神见中,神游物外,当他醒来时,发现手、脚和肋旁都像基督似的刻下了伤痕,他的伤口,两面穿透,全身满染血渍,那一天是九月十七日。
问:教宗方济各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被他感动的不仅是基督信徒。您能否为教宗头9个月的表现作个总结或至少找出一把解读的钥匙? 答:教宗方济各言行一致,在今日世界的确令人难忘。
爱不只用语言,而要有真真实实的行动,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越来越像耶稣,越效法基督,就越能光荣天主。我们领洗后,在主内得到重生,天主已经给予了我们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