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会向天主求这求那,也会在堂内找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做,作为对天主赏给我恩典的一个回应。后来我参加了唱经班,为天主做工,我乐此不疲,这是天主对我的召叫,为此我甘愿献出一切。
我主耶稣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大祭于人间,当时谆谆告诫门徒“……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宗徒把圣体奥迹代代流传至今,迄于永世。99年底,应香港至亲之邀,偕老伴赴港同他们一起欢度春节,前后经一个多月。
那时的我根本就听不入耳,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心里想,我才不愿那样与世界背道而驰呢,甚至我觉得选择做修女简直是一种谎谬。可为了爷爷的一片好心,也只好不出声。
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误,痛苦更是天主化了装的祝福,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在磨练我们恒心祈祷的毅力。正如那位父亲所说:“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
了解情况的人都很清楚,十个子女中,除两个做修女的之外,其余的日子过得也还都算可以,而且在关照孝爱老人方面也都一个强似一个。那么,问题就来了:老人何以如此克苦自己,省吃俭用?
于是苏格拉底从中悟出了神谕的真正意义在于告诉他:“在我看来神不是真的说我最有智慧,而只是用我的名字做例子,仿佛对我们说:人们中最具智慧的就是像苏格拉底那样,“我知道我一无所知;”而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也就是人的最高智慧之所在了
他们做同一门生意,但一个生意兴隆,一个却无法赚取所需,虽然后者比他的朋友更早起身,也更努力工作。在无计可施之下,他决定寻求这位成功朋友的劝告,希望吸取他成功的秘诀。
30年后,梵二大公会议重申:所有基督徒应努力成圣,为基督做证。主业会的精神提供信友们,包括神父及平信徒,一条具体的途径,以实践这份理想。
我们所能够做的不是描写他的生平,而是福音对他所描绘的形象”。教宗说“玛窦”这个名字在希伯莱文中的意思是“天主的恩典”,四部福音中的第一部就以他为名。福音在介绍耶稣的十二位宗徒时,明确地指他为税吏。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尼姑,每做一桩功德,都点亮一盏灯。但无论把灯放在脚下、悬在头顶乃至让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这让她非常苦恼。据说她在临死前终于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