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民神父今天我们来自政界、学术界与宗教界的各位朋友再一次因为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聚在一起,即“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影响”。这个主题有几个关键词反应了这个研讨会的关怀与目标。
教宗在讲话中强调,在重病患者、他们的亲属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关怀和支持纽带极为重要。他鼓励与会的专家在治疗的每个阶段,包括姑息治疗的情况下,给予患者信任、希望和爱心,来进行对患者整个人的治疗。
这是新的基要主义分子的诱惑,他们害怕前行,倒退则让他们觉得更安全:他们寻找的是来自天主的安全,而非赐予安全的天主。教宗方济各在10月27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指出了上述不正确的信仰态度。
“主引导人的脚步,人将喜爱祂的道路。”
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强调恒心与忍耐的价值是空前重要的事,这些价值原是我们祖先日常奉行的德行,但在今天这个崇尚变化、讲求应变局势能力的时代,已不再那么受重视。
圣座的外交必须为人的整体益处服务,人既是民间团体的成员,也是教会的一份子。教会和圣座所留意关心的不是教会和圣座本身的利益,而是在履行训导、圣化和引导教友的使命中,寻求人和整个人类的真正益处。
服务于广大医疗领域的在俗和宗教机构、平信徒以及专业协会的代表们将在会议中分享他们的见证和经验。这一切都根据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谕的训导来解读与认识。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这是一种修养。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为人类和地球效劳的救恩文化及接纳文化」。教宗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可以克胜因国籍、社会背景和宗教的差异所造成的种种藩篱。教宗还谴责社会丢弃能力不足的人,以及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美貌的现象。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4日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了普世博爱运动的主教朋友,强调主教促使人围绕着基督,而非自己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