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我于1993年望复活那天领的洗。只可惜我的爷爷焦正有死于1967年文革中,我一直为爷爷没能认识天主而深感遗憾。
在以印度教信徒为主的印度,则有许多天主教的男女会士,在为该国最贫穷的人从事谦卑但有益的服务。交谈并非易事。然而,耐心并怀着信心追求交谈,是基督徒应当奉行不渝的。
她说,历代很少有教宗辞职的,若望保禄二世还坚持到最后……她的伤感和惋惜中还带有一点遗憾和羞耻似的,我竟然对她说,这是好事。这说明我们教会有希望,本笃十六世是明君!
见到那么多人生活上如此匮乏、挨饿受冻,圣若望的话听来像是响亮的斥责:「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若壹三17)。
记得2005年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去世后,新教宗尚未出现时,周围很多人就已经断定新教宗的位置非拉辛格枢机莫属,我当时也有这种同感。
“亚当”的音译缩读为“汤”,若望即约翰的译音,当“约翰.亚当”到中国传教后,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自称为“汤若望”。
在北京西什库堂的一次信仰生活分享会上,从宣武门堂前来朝圣的60多岁的王若望教友讲到自己继母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王从小就淘气得出了格,经常有人找上门来告状,哥哥、姐姐劝告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
在若望福音结尾时,圣经作者告诉我们他写福音的目的:这些所记录的神迹,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因他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
教会旨在用宣讲爱的福音改变世界,这爱的福音“会不断地照亮黑暗的世界,给予我们生活和行动的力量。……这样将天主的光带给世界”(《天主是爱DeusCaritasEst》39)。
十月第三个主日举行的圣道礼仪中募集到的捐款所体现的爱德,目的是为了支持宗座传教善会以我的名义所展开的传教工作,为了所有人的救恩去满足全世界各族人民和教会的精神与物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