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加里肋亚海表示「万民和睦共处的辽阔世界」。哥伦比亚的土地「能为所有人结出果实」,但它跟别的地方一样也存在「威胁和摧毁生命」的黑暗。
所以说信仰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是生命的跋涉,是构成幸福的一个积极因素,它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
教宗方济各邀请这些未来的司铎研习教会的社会训导,牢记庇护十一世教宗的榜样。他总是坚定地呼吁扞卫信仰、宗教自由和每个人的超性尊严,谴责20世纪沾满鲜血的无神主义和不人道的意识型态。
,教宗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谈及为移民和难民提供援助的公民组织,教育、慈善和教会机构,并勉励说:我们千万不要熄灭他们心中的希望;我们不要扼杀他们对和平的期盼;我们应该慷慨地致力於建设一个更加友爱与友善的世界
然而,人的切望在资本社会中受到抑制:资本社会贪婪地滥用那些想要满足需求的冲动,消除人类典型的渴求与渴望。当愉悦、热情、喜乐在放纵的消费主义中消耗殆尽时,渴求也就随之熄灭,生活便丧失愿景。
教宗向救援人员表达感激之情,鼓励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并尊重东道国的法律。五年前教宗方济各访问了意大利南部的兰佩杜萨岛,这是教宗第一次没有计划却执意前往的旅程,意在撕裂冷漠的全球化。
教宗表明,对耶稣而言,给人治病是向他人和世界开放,因此与我们每个人有关。这段《福音》强调医治的双重意义,一个是医治身体的痛苦,尽管科学尽了许多努力,这个目标在尘世的愿景中仍无法完全达到。
教宗说世界像是一座花园,天主的神在那里以各种奇妙的想象激发出许多圣人圣女,这些圣人圣女分属于各种年纪、各种社会条件、各种语言、民族和文化。教宗说:“他们每位都彼此不同,各有自己人格和神恩的独特性。
抓住人生在世的每一刻,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世界的事,这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的。
杨副主教提醒教友,一切都是主人所拥有,我们只是他的代理人;时间是短暂的,趁着还有宽限,赶快为自己的错做补救,明爱的工作,就是联同大家为世界做点补赎,免待宽限期过后便难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