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意味着有机会从生活处境出发来做善事,即使情况不理想也不例外。”这几乎是一门“艺术”、一门“深具基督信仰特色的艺术”,也就是走出受害者的心态。相反地,我们要把握那藏在事件之下的机会,尽可能地行善。
对主所实现的这个远超出人类期待的喜讯,圣若望曾这样说:“论到那从起初就有的生命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圣言——这生命已经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也为他作证,且把这原与父同在
我也认同儒家的“天”、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慈悲,特别是耶稣和他的教会中含有真、善、美,并由此派生出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这些现代理念,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是有益处的。
出生在一个无任何宗教信仰的干部家庭。今年元旦,27岁的儿子因病离我而去;在此之前,我的丈夫也去世不久。
看的出,教会对当代青年所抱的期望是多么大啊!我们知道,青年时期是一个在生理、心理和信仰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即将树立稳固的信仰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其次才说出自己所求的愿望。这样祈祷的效果是什么?让耶稣动心了,“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
亡者刘淑贞,今年64岁,出生在本县大吴庄一个祖辈就奉教的热心教友家庭。后来母亲带着孩子到邵庄娘家寄住。经人介绍,淑贞和邵庄外教的邵健民结婚。婚后,她身处外交家庭四周的村子没有一个奉教。
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肺癌,但雷公笑对人生,无私奉献,工作直至去世。雷公在担任中国中心主任期间,曾经以个人的魅力和努力,建立了很多新的联系。他关心中国,服务中国教会,在德国培养留学生。
有些神父和修女不愿说出自己的吉普赛人身份,害怕会受到歧视。许多家庭认为圣召对自己的子女是一个极大的恩典,但他们担心子女会失去自己民族的特质,甚至不愿再度吉普赛人的生活。
何时,我们才能像基督一样洞悉生死的无常,淬炼出真实的自我,而不再忽悲忽喜,茫然无依呢?主曾说:“田野间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投入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何况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