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经一看到这点,它描述了当时以色列支派来找达味和给他傅油、在主前立为以色列王(撒慕尔纪下5:1-3)。
按自己的独特方式实践了效法基督拯救贫苦的誓愿,以下就是卡罗·加勒度以第一人称所著的《我,方济各》一书中的片段:我脱掉自己的衣服(当然是我父亲给我的),把它掷在父亲脚下说:从现在起,我再也不是宾纳度的伯多禄的儿子方济各
第二个极具价值的建议,可在2017年7月15日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为悼念科隆教区前主教若亚敬·迈斯纳(JoachimKardinalMeisner)枢机的追思弥撒中,由他的私人秘书乔治·
(教宗比约十二《天人中保通逾》)我们在每主日的弥撒中把我们一周生活的所有成功与失败,酸甜与苦辣都奉献给天主,求主悦纳;也把下一周的生活奉献给天主,求主降福。
教宗鼓励道:“让我们看福音中的西默盎和亚纳,他们年迈而孤独,但并没有失去希望,因为他们与主往来。亚纳从不离开圣殿,以斋戒和祈祷昼夜事奉天主(参阅路二37)。看,这就是秘诀:从不远离希望之源的上主。”
教宗指出十二世纪教会大圣师圣伯尔纳多有一年在诸圣瞻礼弥撒中,提出一个着名的问题说:“我们对圣人们的赞美、歌颂和大举庆祝有什么用?”。
(接上期)神枯正好与神慰相反,依纳爵总结为,“灵魂的晦暗、内心的骚扰;对卑污世物的趋向;各种煽动和诱惑惹起的不宁;引人失去信心、没有希望、没有爱情;觉得整个灵魂慵懒、冷漠、愁苦,像是离弃了他的造主真主一般
当这过程开始时——在公元四世纪的圣亚大纳肖(Athanasius)——正是教会所经历的圣神的圣化和神化行动,使教会确信圣神具有完全的天主性。
早上为堂务人员学习,特邀总堂王科建神父授课,王神父以玛窦福音22:1-14蒙召来赴圣宴的人是有福的为题,给教友们作了精彩的分享。
为此,必须接近人群,成为如同福音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的近人。这是应当在每个人身上燃烧的爱德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