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生活中,我们常以类似的祈词表达渴望与主相遇(如“主,请来救我!”)。「我叫人拿点水来,洗洗你们的脚,然后在树下休息休息。」历史背景:洗脚在古代中东文化中是一种款待旅客的基本礼仪(路7:44)。
宗教术语的翻译之争和礼仪之争已经很清楚指明这方面的重重困难。利玛窦的变通就足以克服这方面的困难吗?
死者徐应男托梦给甲长诸仲华,求他为自己申冤,最后案情大白于天下。同年五月《大晚报》和一些新闻报刊都登载了这个案件侦破的经过。青浦乡民徐迪荣与其弟徐迪甫同居一宅。徐迪荣独生一女,名叫徐应男。
教宗继续说,今天的礼仪向我们谈论了修复旅途中的一站,即圣母玛利亚对天主圣言的听命和服从。教宗说:救恩既买不到,也卖不掉,只能由恩赐而得,而它是完全免费的。我们不能靠自己得救:救恩是一份礼物,完全免费。
礼仪选读的《宗徒大事录》就记述了西满伯多禄的经历。一个外邦人团体接纳了福音的宣报,伯多禄见证了圣神降临在他们身上。
按照科普特礼仪,只有星期五和主日、节庆可以举行弥撒圣祭。对于一名埃及少女来说,仁爱会的修会生活是十分困难的。尽管有当地圣召,现在至少有八名埃及本地修女,她们主要在中东服务。
一想到他们的苦难,超越礼仪或宗派差异的念头就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他们是基督的身体,可是这身体今天仍然遭受伤害、打击和屈辱。
教宗方济各引述当天礼仪所节选的《路加福音》,在讲道中总结出三个关键词:引人跌倒、宽恕和信德。福音中,主耶稣断然道:引人跌倒的人是有祸的。
罗马堂区的一大群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了礼仪。如何将信德传递给在数字时代出生的人呢?对于这些整日在图像刺激中生活的人而言,榜样是最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方式。
教宗在斯特拉斯堡的访问,前后共3小时50分钟,是教宗出外访问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而且教宗不举行任何礼仪及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