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宗方济各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被他感动的不仅是基督信徒。您能否为教宗头9个月的表现作个总结或至少找出一把解读的钥匙? 答:教宗方济各言行一致,在今日世界的确令人难忘。
艾尔多枢机指出,在帮助处境困难的家庭时,需要在仁慈与正义之间取得平衡,这为主教、司铎及其他圣职人员是一项挑战,要求他们在完全忠於基督真理的情况下推出新形式的要理讲授和信仰见证。
若不然,我们将丝毫不能理解基督的人文主义;我们的言谈或许精彩、博学、文雅,却不是信德的言论,而是空洞的响声。
奶奶心地善良,为人和气,虽然生活拮据,但是不忘关心贫苦弱小。邻村有一位视力不好的老太太经常来我们村庄求助,奶奶总是慷慨地帮助她,所以她成了奶奶家的常客,奶奶总是盛情款待,招待吃喝,一点也不嫌麻烦。
在探望过程中,那些渴望领受基督圣体却不能行走、多年卧床的病人,由堂区的非常务送圣体员按照相关条件与要求,也特别照顾了他们灵性上的滋养。
天皇后监狱司铎维托里奥·特拉尼(VittorioTrani)神父安排了参与濯足礼人选,这些人代表不同的国家、基督宗派和宗教信仰。
老神父友好地开口了,他慈祥地看着来访者,说:那我们就谈谈生活饮食吧!你早餐吃什么?吃饭。午餐呢?吃饭。晚餐呢?他不耐烦地回答:当然是三顿都吃喽。我再问你:你一天三餐都吃饭,吃不厌吗?当然吃不厌!
《生活LaVie》周刊的主编若望-伯多禄.丹尼斯(Jean-PierreDenis)说:「如果没追求真相、没有谦虚、没有临近,就不可能实现福传。」
讲道中,胡神父邀请大家回到耶稣诞生的那个寂静的夜晚,体验圣母若瑟面对耶稣时至高的崇敬和至深的喜乐,在静默中找回自己生活的坐标,感受心灵的洗礼,达成重整生命的果效。
教宗在礼仪讲道中指出,我们方才聆听的《申命记》描述梅瑟在摩阿布地方向即将进入福地的以色列子民宣讲法律,提醒他们在进入天主许下的福地后要度忠信和公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