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召叫和创立仁爱传教女修会这个现实状况使依搦斯修女萌生离开修院,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的想法。德肋撒修女日後回顾当时的情形说,她於1946年9月10日的夜晚感受到第二次召叫。
撒玛黎雅人原是被犹太人鄙视的人,因为他们不遵循真正的宗教,但唯有他救助了那个被盗贼劫掠并丢在路旁的旅客,做了他的近人。法学士问耶稣谁是我的近人,耶稣却问他谁是耶里哥路途中落难旅客的近人。
在此,笔者仅就所见所闻,指出一些在接待工作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非吹毛求疵,自揭短处,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只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使更多的人认识耶稣,得蒙救恩,不要因我们的过失成为别人接受福音的绊脚石。
教区终身执事委员会主席陈志明副主教开幕礼上指出,教会完整的神职班,须具有主教、神父及执事三重职务。他又指执事要以行动服务有需要的人,践行福音。
过去7年里,在非洲18个穆斯林的国家建立了6000多间教会,数百名酋长和阿訇成为了耶稣基督的跟随者。也就这几年内,由于3000多间教会的增加,使非洲45个穆斯林族群地区,可以自由的获取神的话语。
天主的安排就是这么奇妙,就在我们即将下车托运行李的时候,漂泊大雨忽然停下来了,我们平安顺利地登上了开往韩国的游轮。过了晚上,到了第二天。站在游轮的甲板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风吹过让人很陶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九岁那年,父亲因车祸永远离开了他们,很自然地,母亲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不久前在罗马宗座拉特朗大学举办了一项专题研讨会,对教会教父们的著作进行了讨论。这项会议的主题是:今天如何看待教会的教父们,研究教父学的学者和有关专家们对基督信仰这些伟大人物交换了看法。
图尔克森枢机在演讲中介绍《愿祢受赞颂》通谕的中心概念,那就是整体生态观及其在教会社会训导中的演变。
在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福音出发(参阅: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来临前令人惊慌失措的迹象有助于我们诠释历史,明白今天的伤痛与明日的希望并存,让我们能从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种矛盾进入到救恩;我们的救恩即为与上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