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咏团、慕道学习班、友爱服务组、辅祭组读经组、信仰咨询接待组、葡萄园爱心组、丧葬组、圣物组、打面饼组等,各个小组默默做着分内工作,体现和谐的教会大家庭氛围。
尼日利亚一位枢机主教分享了该国充满活力的信仰生活背后的秘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尼日利亚3000万天主教徒中有94%的人表示他们至少每周或更长时间参加弥撒,而只有17%的美国天主教徒每周参与弥撒。
把科学与信仰看成是对立的领域,这是很普遍的认识误区。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分清迷信与信仰。迷信到处皆有,迷信是无知的产物,当科学的阳光照射迷信之冰,冰必会融化而消亡。
这位同学是独生子,因为信仰,他的父母把他奉献给了教会,在学校时,我已是很感动,神师说:做神父,特别是独生子,外人都会视为愚蠢,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他强调:「没有十字架,基督信仰就不存在。我们不可能独自走出罪恶。」十字架绝非放在祭台上的装饰品,而是天主爱的奥迹。 当天的弥撒读经一选自《户籍记》,讲述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行走时,埋怨天主和梅瑟。
教宗说:要是我们相信且知道祈祷,认识上主并能聆听祂的圣言;要是我们感觉到祂的临近并在弟兄们身上认出祂来,那是因为在我们之前已有别人活出信仰,并将信仰传递给我们。
老人就座后,做了比较详尽的自我介绍:他家在农村,就在他们村子教堂附近居住,他虽然没信教,但却喜欢学习、追求真理、钻研信仰,常看教会书报。
答:在教会历史中,从最早的耶路撒冷信仰团体开始,基督徒在迫害下四散到各地;凡是基督徒到达的地方,他们就建立新的信仰团体。
已经受过洗礼的教友在实际度信仰生活、参加弥撒、办告解的次数上减少,以及对教会缺乏归属感,只是西方社会迷失方向的一些记号;但是,在这个社会中,对天主的渴望并非不存在。
基督信仰就在于此种重心的转移。然而,圣诞节的商业化恰恰是个相反的标记:马槽的价值被世俗化了。与此类似的还有教会建制的政治化或利益化,信仰生活的迷信化或盲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