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也暗示我们,如果大家都能想到我的行为会让他人有什么感受,并以换位效应替他人着想。那才能使社会真的趋向和谐与温馨。
妈妈知道你那么善良,是会赞成妈妈这样做的。如此超越博大的宽恕胸怀,怎能不永垂青史,烛照人灵?事后有人这样形容这位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在流血,一个在宽恕。
不过,造物的显现会因我们的态度而异:认为造物被基督指引着,和认为它来自一个阴暗的、导向一个不确定的将来的过去,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圣保禄说,来自圣神的自由绝不与放纵和对邪恶的选择为伍,而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的圣神的效果(见迦5,22)。
印度加尔各答仁爱修女会的创始人德肋撒修女,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了许多所专门为被遗弃的、垂死的人服务的机构。她献出自己的所有,为成千上万的最穷苦人服务,她从来不为没钱发愁,因为她全心信赖天主。
印度加尔各答仁爱修女会的创始人德肋撒修女,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了许多所孤残婴院、麻风病院和专门为被遗弃的、垂死的人服务的机构。她献出自己的所有,为成千上万的最穷苦人服务。
(咏144:3)是的,如果我们人不能从基督身上获得新的生命,人面对无尽的时空确实就像帕斯卡尔说的:“……是一株脆弱的会思考芦苇。”
而这种爱不仅写在圣经的福音中,也写在历代圣人的行实中,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印度的德兰修女和她的仁爱会以其无私大爱,在寻求和平中给这个世界带来希望;绿色和平的勇士们以一叶小舟对抗庞大捕鲸船队,给这个时代带来震撼
是否会让别人能从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如果相差甚远,那就应该改弦更张立刻纠正,尽力仿效救主耶稣爱人如己的情怀,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兑现,做盐做光,让人们因着我们的善行,归光荣于天父。
今天我们讲到第二个枢德:我们会讨论义德。这是典型的社会性德性。公教理将其定义为“义德,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1807号)。这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