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个村庄因地下蕴藏优质煤炭需要搬迁,一是搬迁到靠乡镇、交通便捷的位置,要求必须盖两层的楼房;一是搬迁到山脚下,周围几乎没有村庄,成为这个县的死角。
正如“梵二大公会议”在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所说的,有时人对探求真理及美善不太注意,或者,因犯罪习惯而良心变得盲目。在这样的光景中,人是要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的。
教宗指出这两个特征说:“第一个是从牧灵原则看,民族的发展必须具有对人的整体观,就如基金会章程所说的,必须注意到人生命的社会和物质层面,一如宣讲信仰一样,要赋给人的存在圆满的意义,因为人的真正贫穷经常是缺乏希望
“心理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9)王书英老人在百岁之年领洗,认识了天主,与她的心灵纯洁是分不开的。她性格开朗,乐善好施,温良心谦,脾气随和,在村里人缘很好。
同一天,“马尼拉时报”以广泛的版面报导了这个事件,引述了这位传教士本堂教友的见证,他们因他魁梧的身材,称他为“金刚好人”。
秋收已经结束,冬播也已经完毕,就让我们大家因天主的名稍做休息,并给我们的灵性生命充电。”
谈到这里,教宗便指出宗教的地位角色,他说:“宗教尤其可以透过对人的整体观,来培养人的心智,因而对人类作出特殊的贡献。圣座一向努力支持种种有利于使人免于灾荒和饥饿的努力。
(谷16:15)“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玛28:19)圣保禄宗徒在福传中也以这样的话警示自己:“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
教宗表示:“教会和地方行政当局不能忽略类似的紧急需要,因为人的陶成关系到社会的和睦共存和前途”。
教宗因此为这个巨大的祈祷运动感谢天主,一百年来这个运动陪伴并支持基督信徒寻求合一。他说:“如果没有受到祈祷浪潮的冲击和圣神的风的推动,基督信徒大公合一运动这艘船决不会驶出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