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牧灵岗位上为教友辛勤工作了四十于载。十年文革时期他担风险顶风冒雨为教友行圣事。改革开发之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他不惜辛苦带领堂区教友奋力拼搏在长治市东大街安古巷建起80年代长治教区第一座圣堂。
他尝试着去牧灵家访甚至自己去传教,但是人们对这一张陌生的面孔、操着不太标准普通话的人并不感兴趣,在坚持了几次之后,他自己也就灰心了。
他是神父牧灵福传的好助手,他为堂区福传事业所做的贡献有口皆碑。30年来,安会长为一百余人做了代父,对这些代子他都像对我一样时刻牵挂,经常询问和帮助。
1980年晋铎后,他在斯基奥市(Schio)至圣圣三堂区任副本堂两年后,被派往宗座额我略大学学习教会法,目的是学成后能在教区法庭工作。
那时瓦房店村没有教友,但她刚领洗就知道救人灵的重要,逢人就讲信天主得永生的道理。如果有人信从天主,她就赠送一本圣经。不久就有两个人因着宋学琴的福传而进了教。
在前年炼灵月中,一天我在梦中真的遇见母亲了,她轻轻地来到我面前,见她身穿深色素衣,面容很憔悴,流着泪对我说:你们为我求弥撒和念经,使我减轻炼狱之苦,可是孩子们有的不回头认识天主,是影响我升天堂的主要原因啊
“在修道院中设立神学培育的礼仪知识,也必会在牧灵行动中产生积极效果。教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在礼仪中找到顶峰和泉源。”“不传福音的礼仪庆典是不真实的,同样,在庆典中不将人带向与复活的主相遇,就不是宣讲。
这时他想起了景县教堂,通过介绍他认识了当时的本堂骆利民神父,骆神父对圣经很专业,通过他的讲解,王惠民心悦诚服,发现自己对人生、知识都了解得太少,由此激发了学习圣经的兴趣,同时对天主教也产生了好感,于是他开始参加教堂里的学习班
之后大家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开始了自由分享:在慕道时我记得张洪波神父说过一句话:‘解脱痛苦的过程就是一个灵修的过程。
教友看着正在修建中的教堂,纷纷再次捐款。有一户非常贫困的教友家庭,孟神父和许多教友都劝他不要捐了,他却说:有主在,主会降福我们,主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这个信念没有让贫困成为他捐献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