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懵懂而又强烈的梦想一直在我心里发芽生长,18岁那年,我如愿以偿地走上了圣召的道路,那时,我感觉我真的好幸福。这条路并不是每个人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它和酸甜苦辣是分不开的。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与圣座神长们2月23日上午结束了在罗马近郊阿里恰的四旬期避静活动。
3月19日是圣教主保大圣若瑟瞻礼,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的高坡天主教堂也迎来了三十年复堂纪念。
8月17日是常年期第二十主日,各个堂区的神父在为教友做了主日弥撒之后都陆续的抵达了修院。
我十岁蒙上主的圣召,进入了贵阳教区预修院学习,开始攻读神哲学,准备走神父的奉献生活的道路。
一.前言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天主教隐修会在中国的历史,为整个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但长期被忽视或低估的视角。我相信,透过从本地化的角度重检视这段历
新司铎的祝圣为教区司铎团队再次注入新鲜的血液。祝圣典礼弥撒邀请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主教团秘书长、承德教区郭金才主教主礼,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父和本教区神父及新执事与祭。
圣母升天节却以玛利亚“被救赎的身体”为典范,揭示出身体在神学上不可消解的神圣价值——它不仅是灵魂的暂时居所,更是恩典所居住的“圣神的宫殿”(格前6:19)。
在纪念亚西西圣方济各的会规获批准800周年之际,教宗方济各为基亚斯的新书《生命盎然》(Brulicantedivita)写序。
我又去坐落在半山腰环境优美的圣本笃修院。修院在一百多年前,由法国神父创立。修会当年曾经培养了一些修士及神职人员,也曾感化过不少的当地人。文革之时,修院开始没落,但修院的建筑仍然保留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