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在看、读、听上主的圣言时,要具备一种敬畏和受教之心,才堪当拿起《圣经》,看:即是用天主的眼光审察一切所发生的人和事;读:即是用专心致志的心态感受上主话语的力量和恩典;听:即是回归心灵深处,在默观中聆听天主圣神借着圣言在内心此刻的呼召和启迪
(参见:创一章、智十二章)所以,天主是我们的“元始和终末”(默廿二13),是我们的起源和归宿,更是我们爱的归宿。因此,教父奥斯定说:“我们的心除非完全憩息于天主内,它不会安宁。”
,给我发来一封又一封感人至深的信来坚固我的信德:“……希望你在悲痛之余,也能全随天主圣意,不要过分悲伤,把一切都献托仁慈天父手中,面对现实把天主给的十字架背好……以信德的眼光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以祈祷、默想来获得战胜痛苦的力量
“那时,耶稣同自己的门徒退到海边去,有许多民众从加里肋亚跟随了来,并有从犹太、耶路撒冷、依杜默雅、约旦河彼岸、提洛和漆冬一带地方的许多群众,听说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来到他跟前……”(谷3:7-12)“粉丝
东方的智慧不仅攸关知识,更涵盖时间和默观,有助于帮助过于匆忙的西方社会停下和观望。“东方能够以超越的目光来观望”。西方该当停下片刻,给智慧留下时间。
教宗在文告中邀请青年默观主耶稣在此的若干举动和话语。首先,「耶稣看见痛苦和死亡」。教宗指出,耶稣的目光「专注而不分心,激发相遇、新生命的泉源」。
“接待我们的大地乃是祈祷和冥思的场所:‘我们醒悟到天主赐予我们的美感和默观’(《亲爱的亚马逊》宗座劝谕56号)。”教宗接着表示,天主以祂的智慧保留了安息日,让土地及其居民得以休息和恢复生机。
顺从天父的旨意事实上,圣若瑟“藉着将自己的一生作为祭品,为服事默西亚奉献的爱”,具体地表达了他的父爱。他担任了“连接旧约与新约枢纽”的角色,因此“一直深受众基督徒的爱戴”(1号)。
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枢机在圣座降临期第三场默想神功中,默想了基督以贫穷和受苦者的形像临在世界上的主题,邀请每个人在教会的贫穷和困苦,以及自己的贫穷和困苦中认出基督。
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民族主义般的世界观和文化传统的混合——无法想像默西亚就是救赎计划。这救赎的计划,不只是天主给以色列的礼物,而是给全人类,包括以色列的敌人和外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