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基督徒的生活不再是面向自己,而是要面向天主。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首先面对天主表达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品格被圣化,个人品格的自我展现成为基督品格的展现,人性的流露也就随之成了“基督性”的流露。
因此应常常记住,传教士不是为自己的国家,而是作基督的特使。他的行为方式,让众人毫无疑问地明白他是在担任这样一个宗教的服务员,这是一个包容一切人民的,以精神及真理敬拜天主的宗教,而不是外国的宗教。
“教宗告诉我们,对话不只是彼此相遇和相识,而是一起行走,有所能分享的经历、目标和行程,每个人虽然彼此不同,却能一起前行”。
他说,“我们受造不是为梦想度假或度周末,而是去实现天主在这个世界的计划。祂让我们能为拥抱生命的美好而梦想”。
教宗解释道,“生命不是要保护自已免于他人的伤害,而是要因天主关怀之名与他人相遇”。如此的话,“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圣言就会通过关怀带来希望的种子”。就如同天主为我们所做的一样。
当代的影像不再独特唯一又真情实意,而是大量生成的产物,以及随拍随有、转身即忘的自拍影像。
教宗说,他们不让自己的心在冷漠的安乐窝中麻木,而是渴求光明;不被拖入怠情,而是被向往新的视野所点燃。他们行动的秘诀在于渴望,而渴望则表示“寻求那越过即刻能实现、能看到”的事物。
在这道重要文件中,教宗说:“在成为基督信徒之初,既没有伦理道德上的决定,也没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是与一个事件、与一个人相会。
尤其在险象环生的景况中,他们更不必担忧,因为,耶稣告诉他们:“不是你们,而是圣神在替你们说话”(谷13:11)。圣神将成为他们的“另一位护慰者”(若14:16)。
上帝:不要试图找出你是谁,而是确定你要成为谁;不要试图回答你为什么会在这里,而是确立你的目标。生活不是一个寻找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我怎样才能获得最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