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听从他的启示,因为这些启示都是来自天主圣神,只是由天使转达给我们而已。但我要问你们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跟你们的天使说话?你们知道你们天使的名字吗?你们听从你们的天使吗?
迫于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有必要和神父们就这些问题做一次探讨。其实我哪有资格对这些话题评头论足,我只能搬出教会的一些圣人或权威者的言论,作为我们神修的指南和工作中的鉴戒。
在教会内,在世界上,以及在家庭每日生活中,问题总不会缺少。然而,感谢天主,我们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不可能的预测,也不寄托在经济预估,即使这样的预估很重要。我们的希望乃在于天主。
给圣召培育者一个反思,使其看到圣召培育中的问题。
在《玛加伯书》中,犹大对阵亡者的善举(加下十二45)和圣保禄在《格林多前书》中关于“爱永存不朽”(十三8)的思想为教宗提供了对复活的第二个省思,即行爱德是“对生命的质询”,关乎著“复活的问题”。
「圣体圣事带给我们天父忠信的爱,治愈我们的孤儿感,使我们的心灵充满圣神慰藉人心的爱」。再者,圣体圣事也医治我们「负面的记忆」,这种记忆让我们只专注于自身的问题和过错。
我给你们留下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在我的生活中穷人在哪里?我是否忘记自己来自哪里?”“伸出援手,也邀请别人这样做”,这是教宗提出的第二个行动。
(49段)我们必须承认,如果一些领过洗的人缺乏对教会的归属感,这是因为他们或许感到某种架构及堂区与团体内不友好的氛围,或许不满处理问题的官僚作风,不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都影响到我们百姓的生活。
范康仁蒙席也希望,从这道手谕中能“得到其它的建议,不只关乎会宪问题,也给我们的使徒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义人和不义的人都问上主,在生活中的各种神形哀矜中:「我几时见了祢?」「几时」这个词透露出每个人的惊讶。教宗指出,我们很可能也会说出「几时」这个词。「至高者似乎临在于最弱小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