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清晨去教堂,弥撒中前排坐了一个小伙子,看上去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前后左右甚至不时地离开自己的座位,逮住谁就问谁他不知道的正在进行中的礼仪问题,整个弥撒的过程他是茫然的、忙乱的,不和谐的,唱歌不知道用哪个歌本
责任感强的许多神长教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少教堂拔地而起,原来教堂修整一新,医院等慈善机构相继建立……他们为敬主救灵、荣主益人,为教会为社会废寝忘食、千辛万苦,以实际行动为上主作见证,为众人做奉献。
就在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办置年货,身处异地者急着购票回家的热闹气氛中,永宁教堂的本堂神父和团队负责人却忙着爱心慰问,为新领洗的教友送去温暖,坚固他们信德;给那些贫困的教友解决一些过节的实际困难;还为下一年的福传铺路
领洗之后,因为私欲引发的诱惑让我一时难以承受,明显的感觉到两种势力在我内抗争,渐渐的有些想法,不领洗多好啊,但是,没有领洗的恩典,何来自己的悔改呀,领受了圣神七恩,才明白,主的用意在此。
在教堂的时候,我那时常常听到本堂神父讲到祈祷,但是我理解不了。于是,我放弃了任何祈祷的想法。
解放前,该村有教友20多户,有近两亩的土地归教会所有,数间房屋作为教堂,供教友祈祷和参与弥撒,由当时的本堂神父定期为教友送弥撒。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教会活动被迫停止。
吃完饭妈妈教我们念经祈祷、唱圣歌,妈妈教我们唱的“耶稣诞生白冷郡城,可亲可爱可敬圣婴,吾侪教友发出至诚,朝拜庆贺感谢不停……”至今仍记忆犹新,唱起来特别带劲儿,因为这是妈妈教我唱的第一首圣歌。
人老了就爱回忆,近年来我头脑中总出现我们教堂的一位已故修女,她叫周笔花,是忠心事主的好修女。周修女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姑娘时许配给本村一户有钱人家,婚后到南京,被夫轻视,受尽凌辱。
棺木一般就行了,总是要朽掉的,咱不和人攀比,节省下的钱交给咱农村教堂,教堂搞建设急需要钱。
这位老人圣名若望,他的一生可谓名不见经传,可是熟悉他的人,却记得他虔诚、谦卑、慷慨、奉献的一生。老人一生育有两女一子,唯一的儿子献给了天主的教会,成为一名服务众生的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