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者刘廷芳也是“五四新文化基督徒”“生命社”成员之一,据说是一位身材瘦小但善于交际社会活动能力很强的“大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动听,歌词优美,充满了一种属天的安宁。
但这死亡过後必有生命,人人享有的生命。我若化负面为正面,就是胜利者。不过,唯有倚靠耶稣的圣宠才做得到这一点。」
朱神父在弥撒讲道中详述了耶稣时代的宗徒们在圣神降临前后的变化后,告诫说:我们的信仰面对很多的挑战,甚至是生命的挑战,我们经历了各种苦难,保存了这样一份信仰,就像门徒们,通过三年时间,通过各种苦难,与主耶稣建立了门徒的关系
朱神父在讲道中提到了教会诸圣相通功的道理,并告诉教友们在通过这种超性的神功,得到互助的同时,也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友需要不断地改进、反省自己的生命,这是和我们现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因为通常因着犯有大罪的时候
主教续说:牧者就是给大家一个信心,一个带头作用;牧者就是牧放羊群,并愿为羊群舍弃生命;当我们生命中有一个牧者带领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一无所缺。
泽曼神父说:即使我失去生命,也不认为是浪费生命,因为我知道,我所帮助的人当中至少有一人成了司铎来接替我的位子。
事后我才明白,她朝拜耶稣,与耶稣的生命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着基督的永恒生命。当然母亲对领圣体的道理不会如此深刻,但她一股劲地念诵谢圣体经,一股劲地与耶稣密谈,足以表示她对主的热爱。
罗哲‧舒茨修士把自己生命献给了基督徒之间的修和,尤其在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1940年他在法国克吕尼(Cluny)附近的泰泽创立修会,促使他这麽做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为了祈祷,更为了接纳。
是它,凝聚着祖辈的信望爱,让信仰传递,让生命丰盛。它经历了民国的战火,依然挺拔屹立。文革的洗礼虽然毁坏了它的容颜,却未能摧垮它的脊梁。信仰自由后,满目疮痍的慈母母堂仍然以甘甜的乳汁滋润着子女们的生命。
亲爱的朋友们,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发出了一个邀请,就是离开自己以前的生活,进入他永恒而美妙的生命当中。一句我愿意不仅仅是我愿意,更是我要离开,主动寻找真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