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动的是,有几个是我们年前看望的家境比较贫困的教友,他们拿出自己仅有的救命钱来回报社会,倾囊相助他们真是当代的“穷寡妇献仪”!
今天的‘绿色经济’丝毫不关注穷人和不平等现象。方济各的经济不能仅限于生态,大地的呼声和穷人的呐喊是同一个声音,就如《愿祢受赞颂》和现在的《众位弟兄》两道通谕提醒我们的那样。
波利荣拉登团体十分吸引人心,他们的成员过著「严格的修道生活,慷慨好客,照顾穷人和朝圣者」。
教宗方济各提到真福富高的榜样,他在阿尔及利亚度隐修的生活,虽然身处沙漠的孤独,却让人看到,“为全世界的穷人代祷,真的成为普世的兄弟和姐妹”是可能的。
这位圣人于1170年出生在西班牙,一生献身于圣经、穷人和祈祷。圣道明自幼好学,但他所在的城市闹饥荒,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圣道明于心不忍,就变卖自己的书籍来帮助穷人。
穷人和受苦的人“需要关怀和爱与需要面包和衣服同样重要,在这疫情下的隔离时期尤其如此”。分享没有限制,“只要求我们有这个意愿”。
不要视而不见祂在生病亲朋,尤其穷人中的临在。愿我们在分享祂的大爱、和平信息的同时,也让祂体验到我们的关心和回爱,这不只仅仅是咏唱、祈祷、祝福、默思,还有服务行动。让爱也抵达最偏僻的角落及每一个家庭。
在这以前上主记得一些他的作为:“瞎子看见......癞病人得了洁净......穷苦人得了喜讯”(玛11:5),他启示了意义,说它们是天主在世上行动的标记。
此外,也提到平信徒和女性在教会共融中的角色,以及教会怎样能为穷人和移民服务。在呈现的主题中还有东方和西方,教会这两片肺叶之间的关系。
历代以来的基督信仰生活经验经常侧重耶稣对人类痛苦的关怀,强调基督分担人类的命运:比方强调耶稣基督与他当代社会的争论,他的苦难和悲惨的死亡,这都构成向穷人和向因为信仰和正义而受苦的人宣讲基督的福音和使他们接纳福音的重要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