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为一位七、八十岁,从未学、也从未讲过普通话的老人,并非易事,但姚公做得很好。修士们不仅都能听懂他的话,甚至常私下重复他的一些习惯用语,如特殊腔调的进来。姚公虽高龄,却力行不辍。
教宗继续说,有些地方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因为它们对全球生态系统极其重要。教宗还说,从家庭友爱生活的经验可以学到社会关怀,社会关怀不仅在於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在於成为彼此的负责人。
现象三:虐待遗弃老人,推卸责任。追求所谓自由,享受所谓快乐。思想逆反,质疑美德传统,践踏道德阵地。……这些不胜枚举的种种现象,竟已表现为社会常态,而且大有广泛化的趋势。
到了读书的年龄,母亲也和同龄人一样,背起书包去学堂,不过由于特殊的社会与家庭环境,母亲初小只读了两年,小小年纪的她便辍学回家,在家中劳动。
在处理老人的遗物时,将圣像连同其他物件一起卖给了旧货店。想到这里,内心开始感到非常郁闷。想想我们平时对待圣物的态度,想到带有很深信仰烙印的圣物常被忽视、流失,感到应该正视这件事了。
教宗强调,这多样性是“教会奥秘的鲜活图像”,其中每个修会都得到了圣神为了众人公益的特殊彰显。
要知道,这可是一位愈百岁的高龄老人啊!
今天,活跃在幼儿园、老人院、麻风病院、残婴院等基层服务机构的大都是修女。尽管缺乏媒体关注,没有很多宣传报道,但她们却坚持为身边的人们带去呵护与慰藉。
恰好作为房东的老人正是那样一种人。因而,我们一见如故且一往情深直到如今。要是有什么难处,需求,只要打个招呼,老人一般都会想方设法尽力帮助尽量满足。而我们呢,放假回家,也总忘不了邀老人聚一聚,叙一叙。
要弄清这个问题,可以打个比方: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对他父母既照顾好衣食住行,也经常去老人屋中问寒问暖,与老人攀谈,使老人得到安慰和心宽。